Ⅰ 《中國機長》改編自真實的事件,這種電影的播出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以川航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宣布定檔國慶,加上此前《我不是葯神》和《紅海行動》,在國產影史上,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電影還有不少,今天就推薦兩部比較有代表性的給大家。
《湄公河行動》該片由林超賢執導,張涵予 、彭於晏 、孫淳 、陳寶國等主演,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但也是一部振奮人心的主旋律大片,根據「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慘案)改編而來,13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震驚世界。對此,中國政府對犯罪分子持零容忍態度,不惜跨國捉拿主犯歸案。這種以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很好看,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當時事件的經過,引起我們對真實事件很大關注,更加對社會現象了解深刻。
Ⅱ 電影盲俠女主演
《盲道》的故事以李楊自己擔起主角,飾演窮困落魄的歌手趙亮,假裝盲人在地鐵兜售一些宗教用品,意外與被犯罪團伙控制伙控制乞討的盲人女孩相依為命為引,在電影裡面雖然有著丑惡的黑暗,可已然不再如李楊之前的作品那般露骨,與之替代的使透過一個個沒有真實存在感,扁平的「好人」去展現社會的溫情,但這種講著一口普通話背離真實的說教溫情,不僅充滿了漏洞百出的邏輯缺陷,其儼然也失去了李楊作品最為根本的真實奠基。
最終犯罪團伙還是找到了他們,並以晶晶「監護人」的身份把她帶走,晶晶和犯罪團伙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趙亮為了弄清楚這一切,踏上了一場未知的行程。而他和晶晶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Ⅲ 科學停滯的困境遠超我們的想像
廣告
愛因斯坦之後,科學停滯的困境遠超我們想像
博雅印象
02-13 22:00
訂閱
有人說,培養科學天才很容易,我希望如此。但殊不知,能夠提出攀爬到大樓頂部的兩朵白雲,找出存在哪些難題,才是天才級。具備這些,似乎需突破現有認識的枷鎖,才能夠釋放新的希望。不然,只能固守自封,沖入一條漆黑隧道,不知深遠。
這張合影,濃縮了自然科學一個鼎盛的時代,至今從未被超越。他們留下的理論體系,構建了當今世界的面貌。
然而,他們聚集開闢地曙光科學之路,正在被今天的我們走成了一條漆黑盲道,且不知到底還有多遠。究竟為何?
在當下,不乏創造性的科學,但都是基於愛因斯坦一輩留下已有知識上的交叉融合。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領域,令人吃驚帶有顛覆性質的原創自然科學新突破,從未出現過。
1
我們沖入一條漆黑隧道,不知長度。
義大利格蘭薩索山,終年白雪皚皚,山下1400米處,藏著地球最大的地穴實驗室。
科學家們聚集於此,日夜守候在三層樓高的探測器邊,捕捉遠方微小的粒子。
2011年秋天,他們宣布,捕捉到了從瑞士同行射來的中微子,速度比光還快。
按照狹義相對論,光速不可超越。如果超越,時間就有可能倒流,因果律也隨之崩塌,整個物理學將推倒重寫。
學界因此沸騰,該學術視頻超過12萬人觀看,過往,觀看者只有幾百人。
幾個月後,科學家們開始道歉,世界的鐵律並未松動,只是「GPS接收器和電腦之間的光纜松動了」。
沒有超光速,沒有時光機,世界仍在愛因斯坦的凝視之下。而在這凝視下,科技進化的速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快。
1927年服役,二戰時被日軍擊沉的美國列剋星敦號航母,最高航速33節。
90年後,法國現役的核動力戴高樂號,輕了0.1噸,航速只有25節。
1970年,第一台波音747用8小時從紐約飛往倫敦。48年後,飛行時間仍是8小時。
載人航天器最快時速,是阿波羅10號的3.9萬千米,創造於1969年。而阿波羅10號環繞的月球,人類已46年未能再訪。
如今各國發射的太空探測器,仍未突破70年代的水平。火箭依然要依靠化學燃料,一如數百年來沖天的煙花。
從德國原始的V1、V2火箭,到人類登月只用了不到30年。上世紀70年代,人們普遍認為有生之年可以火星旅遊。
40多年過去了,大家能做的事情是宅在家裡逛淘寶。
上世紀50年代,大學教授告訴學生,再過50年,人類將實現可控核驟變,太空旅行與清潔能源不再是夢。
2010年,教授的話術中,這個期限依然是50年。
40多年過去了,瞭望星空,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人類在實現登月後,至今還未能重返,按照計劃最快還需10年。客機航空發動機,相同距離,1970年需飛行多久,至今保持一致。以微觀面去觀察這一切,或許摩爾定律正在失效。
去年,晶元教父黃仁勛說,人類無法再創造更高層級的CPU。
這已是第六次出現唱衰者了。人類的最高運算能力狂飆數十年後,開始緩步。
回顧歷史,今天的我們,在眾多科學領域,依舊處於原地踏步,甚至倒退。面對這樣的科學現狀,2013年1月,西蒙頓在《自然》發表文章稱,愛因斯坦之後,科學天才已滅絕。
他對科學現狀批評的聲音,引發科學界廣泛熱議,究竟是什麼原因引導的結果,眾說紛紜。假如,沒有前者的科學理論為基礎,不敢想像,現在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有人希望,他這樣的分析結論有誤。不然,這條盲道,恐怕沒有盡頭。
知乎上,有網友寫下:「某些時候,我懷疑是不是三體人真的封鎖了我們的科技」。
在這個告別天才時代的氛圍下,有人大膽猜測,或許三體人正在用道德倫理的潛意識,封鎖我們的大腦,阻止人類進步,消滅科學天才。面對悲憫的現實,借科幻情節來解讀,也是安慰心靈憤怒的葯劑。
《生活大爆炸》片頭,畫面從草履蟲開始緩慢加速,到了近代讓人目不暇接,進入電子社會後則快得看不清影像。
或許,這正是科技停滯的吊詭之處,眼前的繁花之下,可能正流淌著寒流。
我們錯在,將信息大爆炸,等同於科技大爆炸。即便是信息大爆炸,爆炸的速度也在放緩。
2013年,《大西洋周刊》稱,這是矽谷恥辱的一年。
沒有一個突破性產品誕生,但比特幣價值增長了10倍,所有人都鼓吹大數據,亞馬遜宣布的無人機計劃,更像商業手段。
從那一年起,iPhone變得一代比一代長,性能不斷提升,但突破性創新越來越少。
今年9月,蘋果推出新一代iPhone,最大的創新是實現了雙卡雙待。
2
過去,人類總能輕易地幻想出未來的構造模樣,並能如願觸摸,得以實現。現在,只能盲人摸象,真假七三分。這樣的結局,不知前人留下的是坑,還是平坦大道。
因此,在上世紀的科學遺產影響下,大部分人認為,如果沒有科學天才推動下,人類認知自然與宇宙,將無法獲得新方式,去挑戰未知的世界。猶如,現有科學大樓的頂部,還有兩朵雲,該如何去認知與破解,都不知所措。
1870年,《海底兩萬里》描述了電力潛艇。85年後,美國第一艘核潛艇試航。
1888年,小說《回顧》中幻想出信用卡,62年後,第一張信用卡出現。
1950年,阿西莫夫寫出《我,機器人》,預言智能機器人會在1996年誕生。這一次,我們爽約了。
很快,爽約越來越多,我們沒能在2001年開始太空漫遊,看起來也不能在數十年內讓哆啦A夢誕生。
2011年,美國經濟學家泰勒·科文在《大停滯》中斷言,人們已經摘完「所有低垂的果實」。
這些果實,包括數百年來廉價的土地資源和巨大的人口教育紅利,同樣包括科技。
從1945年到1971年,抗生素,彩色電視機,電腦,核電站,互聯網,太空旅行,相繼面世,那些定義了現代世界的東西,要麼已經形成,要麼正在萌芽。
從70年代開始,除了計算機,人類已經進入空氣稀薄的科技高原。
科學的分支正變得無比龐雜。獲得博士學位的難度持續增加,很多人到了40歲,才能完成基礎理論的積累。
諾貝爾獎獲得者,提出新理論的平均年齡,延遲6年。科學家做出偉大創新的平均年齡,增加了8年。
一本講述數學分支領域的書籍,需要4位年過七旬的數學家合力完成。
沒有這本書,他們一旦死去,人類在這一領域將倒退十幾年。
這本書,共350頁,只是摘要,而完整的證明,需要15000頁。
這個時代正在告別天才。
2010年,媒體梳理當代全球百大思想家,直到第12名才出現經濟學家,科學家則更為靠後。
1939年,名單上還會有愛因斯坦、弗洛伊德、哈耶克、薩特和畢加索。而150年前,這個名單上會有達爾文、穆勒、馬克思。
2013年,《自然》發表了一篇悲觀的文章,《愛因斯坦之後,科學天才滅絕》。
「天才就像命運多舛的渡渡鳥一樣滅絕了。」
「天才就像命運多舛的渡渡鳥一樣滅絕了。」
作者說,當下的科學如同奧林匹克競賽,科學家只能團隊作戰,為零點幾秒的進步而努力。
2016年,美國經濟學教授羅伯特戈登著書斷言: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到2005年已基本接近尾聲。
「曾經我們想要能飛的汽車,今天我們得到的只是能輸入140個字母的推特。」
「曾經我們想要能飛的汽車,今天我們得到的只是能輸入140個字母的推特。」
信息大爆炸之後,人類的命運打了個結。
一切只是消費主義推動的表面繁華。
肆虐的風雨忽然收勢,我們正沖入一段幽暗的隧道。
難捱之處不在於有多黑,而是不知有多長。
3
這已經不是人類第一次沖入漆黑隧道,變化總會突然發生。
1900年的4月27日,76歲的物理泰斗在英國皇家研究所的報告會上,對全歐洲有名的科學家宣布,物理學已到盡頭,只是「天邊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
這兩朵小小的烏雲,一朵導致了相對論,另一朵引發了量子革命,隧道土崩瓦解。
而今,現實是我們正在一條通往慘烈目標的慘烈道路上狂奔,沒有人知道我們到達的目的地長什麼樣。很多人覺得光是想想就很嚇人了,但是我覺得這反而很刺激。因為我們出生的這個時代,讓我們不需要像普通人一樣過普通的生活,而是可以像活在驚悚電影中一樣。
有人說,培養科學天才很容易,我希望如此。但殊不知,能夠提出攀爬到大樓頂部的兩朵白雲,找出存在哪些難題,才是天才級。具備這些,似乎需突破現有認識的枷鎖,才能夠釋放新的希望。不然,只能固守自封,沖入一條漆黑隧道,不知深遠。
這是我們有生之年親歷的驚險一幕,我們靜候結局。
來源:摩登中產
Ⅳ 急求盲井的電影 百度雲 !!!
電影《盲山》《盲井》《盲道》為什麼都帶個「盲」字呢?現在我好像已經明白了。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拐賣這個話題熱度非常高,全國沸沸揚揚。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很多年以前的電影《盲山》又重新出現在了觀眾的視野里。
電影講的是一個被拐賣的女生的故事。
當年導演李楊拍這部電影的時候,走訪了二十多位被拐賣的婦女搜集真實的素材,揭示底層最真實的狀況。
電影在國際上獲得了大獎,然而在國內的票房幾乎為零,可以忽略不計。
經濟效益沒有,可是據李楊說社會效益已經達到了,這就夠了。據傳有一些女孩兒外出打工的時候都要看一看這部電影,以防自己上當受騙,被拐被賣。
也許這就是李楊所說的社會效益。
據說導演李楊在當下這個語境當中,直接放開了版權,不管是盜版的還是正版的,他說《盲山》他都不收費,為的就是一種社會效益。
其實大家都知道,在中國一些揭露底層黑暗現象的影片是要經過嚴格審核的。
國家層面進行嚴格審核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一點我們完全支持。
我說想到的是以真實揭露底層現狀的李陽所拍的幾部電影都帶著一個盲字這真的坎坷玩味,盲山,盲井,盲道。
這不就讓人覺得有些好奇,為什麼都帶著一個忙字呢?
視而不見,視為盲。
這幾部電影揭露的是拐賣婦女兒童以及礦工的故事。
導演的用意大概是說這些現象被我們忽視了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
想想也是,這個道理,我們只有看到了這些現象,才能夠想方設法去改變,去完善。
這個世界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陽光能夠輕易的照到。
但我們也不要悲觀絕望。相信所有的人都開始關注那些陰暗的角落,一起想方設法做出努力,陽光便遲早會照到的。
相信盲山不再盲,盲井不再盲,盲道不再盲,人心也不再盲!
真的很感謝所有為這個夢想做出努力的人!
Ⅳ 盲道電影為什麼沒有大結局
一開始就是一個騙子或者說流浪漢裝瞎子在地鐵口賣十字架,賣佛珠,博取大家的同情心混日子,或者說混口飯吃。第二天他到自己的地盤上班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地盤上多了一個小瞎子,後來經過接觸她知道這個小女孩瞎子她的名字叫晶晶,流浪漢叫趙亮,曾經是一名歌手。女警察聽他的歌長大的,晶晶的父親死了,母親改嫁了,繼父把她賣了,養父母(郭偉)靠她乞討過日子,和晶晶一起的還有好幾個孩子,都是殘疾孩子,即使沒有殘疾的孩子,郭偉他們也會把孩子打成殘疾。經常打她們,還不給飯吃。
2、郭偉他們找到了晶晶和趙亮,撕打起來,警察來了,趙亮想救晶晶,郭偉他們收養晶晶有證明是合法的,在法律面前,沒有證據警察也沒有辦法,那天晚上趙亮喝的不省人事。但是第二天他還是放心不下晶晶,到處去尋晶晶的下落。
3、趙亮曾經是個歌手,紅火了一時,他自己也有個女兒,在一次醉駕時,出了車禍,她女兒當時就死了,趙亮懊惱懊悔一生。
4、趙亮再次救走了晶晶,郭偉他們再次找到了晶晶,故事的結局事郭偉用匕首捅死了好人趙亮,好多冷漠的人在周圍觀看,沒有人上前幫忙,任歹徒逍遙法外。
Ⅵ 電影盲道用了多少鏡頭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9
Ⅶ 電影盲道什麼時候上映 盲道講了什麼故事
《盲·道》是李楊執導,李楊、杜函夢、於越、胡明主演的犯罪劇情片。
該片聚焦底層乞討兒童,講述了一個落魄搖滾大叔與流浪失明女童的冒險與救贖的故事[1]。
中文名
盲·道
其它譯名
盲道、盲流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演
李楊
編劇
李楊
類型
犯罪、劇情
主演
杜函夢,胡明,於越,李楊
片長
110分鍾
上映時間
2018年2月2日(中國大陸)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彩
彩色
imdb編碼
tt5662662
Ⅷ 所以說陳星漢和光遇辦公室到底np到什麼程度
1、反叛公司
反叛公司是瘟疫公司開發商新作,核心玩法差不多,也是通過組合策略完成任務。新作題材由培育病毒感染全世界,變成管轄地區、鎮壓叛軍,維護地區和平。兩難選擇是游戲最考驗人的地方,策略游戲窮的要命,拆東牆補西牆實在沒辦法。
2、sky光遇
風之旅人製作人陳星漢耗時7年做的免費游戲,畫面一如既往的優秀,完美繼承風之旅人,靜謐、唯美、生動的場景表現,每一幀截圖都可以做壁紙。一個人游戲或許會孤獨,在風之旅人你可以通過聯機模式,約上親朋好友,一同探索光遇這個神奇的世界。
3、隱形守護者
隱形守護者是潛伏之赤徒的真人改編版本,一款互動式電影游戲,通過簡單的快速反應事件,讓玩家做出選擇。題材看名字就知道,間諜戰,非常虐心,男主被迫殺了很多心愛的人,還要裝淡定。女演員不管有沒修過圖,真的漂亮,而且風格還不一樣,喜歡。
4、驚奇劍士
如果不是「借鑒」城堡守護者,我會給他更高的評價,很久沒玩過手感這么好的橫板冒險游戲。招式可以升級,打擊能得到反饋,雖然也是刷刷刷游戲,但是要有技巧才能帥氣通關。卡通風格不夠震撼,卻讓割草變得輕松愉快。劇情是老套的王道劇情,公主一出場就被抓了,劍士自然去營救咯。
5、幻視空間
又是一款解謎游戲,看名字就知道又是在視覺上做文章。畫風簡潔清新,沒有多餘的線條和渲染,畢竟獨立開發,沒錢搞美術。玩法也沒有太多新穎的地方,還是利用場景內道具,改變視角尋找出路。主題是小男孩認為父母工作太忙沒時間陪伴他,但是到了最後才知道,原來是...
6、我的孩子:生命之泉
本年度最虐心游戲之一,以納粹小孩為題材,反映這批小孩受到的虐待和歧視。作為孩子的撫養人,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想盡辦法去保護孩子,卻發現現實太可怕。操作沒有任何難度,就是一些選擇題和分配資源,但是真會越玩越氣,太可憐了。
7、花園之間
如果你喜歡紀念碑谷,一定不要錯過這款治癒解謎游戲。對於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花園之間這款游戲處理得相當巧妙,每一個關卡都是男女主過去生活的點滴,在真實與夢幻之間創造一種平衡。核心是利用時間線解謎,改變現有場景的排序方式。如果我能控制時間,或許就不會失去你。
8、冰凍符文
這是一款點擊式解謎游戲,講述的是挪威的一個傳說故事,操作跟其他解謎游戲沒什麼兩樣,來到一個場景,然後點擊探索場景內的物品得到線索,最具特色的應該是他的手繪風格,插圖和場景把北歐風格完美呈現,對傳說的還原也很到位,旁白也是恰到好處。
9、繪真:妙筆千山
網易研發的免費游戲,驚夢團隊的新作。真免費,別說後期氪金啥的,真沒有。中國風滿滿的誠意之作,劇情融入大量《山海經》《鏡花緣》等經典神話志怪傳說,玩個游戲還能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過,游戲的操作有點蛋疼,總是點不到我想要的。
10、薪人迷途
一款以物理引擎為核心的解謎闖關游戲,通過改變場景的物品擺放,讓上班族逃離辦公室。色調為灰白加上紅色警告色,強烈的視覺沖突。關卡設計十分巧妙,由於是物理引擎製作,會有非常多的意外,通關的方法變得不唯一。
11、密教模擬器
相當硬核的策略游戲,目的是成為教會的教主,然而更多的情況是體驗了社畜的一生。游戲核心玩法是卡牌交換,將一生所有變成卡牌,生命、健康、書籍、朋友等等。在特定的場景里消耗卡牌,獲取新的卡牌,再重新組合使用,內容十分龐大。
12、逃脫者2
能出系列作品說明品質不會差到哪裡去,逃脫者系列是扮演囚犯,在監獄里搞好人際關系,收集越獄道具,或者硬肝獄警,想盡辦法逃脫監獄。上帝視角控制小人移動,還是比較好察覺監獄內動態,不然拐角遇到獄警,真的沒法玩了。
13、希望之村
這游戲以前叫一小時人生,由於代碼開源,誰都能用,國內公司拿來用,做成了希望之村。原名字比較能說明游戲核心玩法,1分鍾成長1歲,1小時就是1生。從原始部落開始,挖菜、種田、養娃一點點建立自己的氏族。這是個多人聯機游戲,系統會隨機給你分配爸媽兒女,都是真實玩家,可以互相不管,然後各種死亡。
14、見
這是騰訊做的一款公益游戲,目的是呼籲更多人關注盲人的世界,此舉真要點贊。游戲基本是全黑操作,模擬盲人行走在城市中的場景。你能控制一根盲杖,戳屏幕尋找盲道,但是會發現消防栓、井蓋、共享單車出現在盲道上,你根本無路可走。為什麼現實中我們看不到多少盲人,因為他們單獨出門可能會頭破血流。
15、記憶重構
騰訊出的一款免費游戲,前三章免費,後面DCL會不會收費不清楚。將密室逃脫元素與真人互動式電影結合,模擬角色在密室里尋找線索,逃出密室,演員相當敬業,演技也在線,代入感很不錯。解謎元素同樣豐富,數字解謎,光影投射,情景聯系應有盡有,游戲時長2個小時左右,可以一試。
16、埃德蒙莊園冒險記
恐怖游戲的受眾一直很少,畢竟玩游戲就是為了休閑。如果想要點刺激的劇情,又不那麼恐怖的話,這款互動式恐怖/詛咒游戲值得一試。文本有80萬字,7位角色塑造的很立體,動漫場景降低恐怖氛圍,對於細節把控做得精細,你的決定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死,多大100種結局。
17、恐怖僵屍之夜
又是一款PC移植作品,像素畫風保留題材完整性,又增加不少奇葩元素。玩法是讓人類感染僵屍病毒,進而為僵屍創造活動條件,讓他們按照你的意思前進,去感染更多人類。僵屍的移動規律是固定的,改變場景或利用道具,達到目的。人類會用槍支、武器進行反抗,一不小心,你的僵屍被幹得一干二凈就GG了。
18、異常
異常這款可以玩到腦子異常,游戲玩法就是編程,通關演算法控制機器人移動、攻擊、躲避、補血等。前十關是教學關,後面如果不理解核心玩法,會被繞暈。像素風畫面並沒有什麼視覺上的沖擊,適合那些喜歡挑戰自我,數理邏輯比較好的人玩。
19、文嘉
微軟發布過一款名作叫奧日與黑暗森林,文嘉就是參考他的,由國內團隊製作,雖然劇情用的是英文配音。畫面精緻,細節精彩,比如踩在蘑菇上,會飄落下孢子。核心玩法是橫版的跳躍闖關,手殘黨的剋星,最大亮點是二重世界切換,一個色彩明亮,一個黑暗陰森,通關要素分布在兩個世界,跳到一半路沒有,要切換到另一個世界。
20、歐幾里得天空
空間解謎游戲,類似於紀念碑谷的玩法,通過轉動建築,利用視覺差通關。畫面沒有紀念碑谷唯美,相對寫實,強調建築的設計美感。有意思的是,建築上有很多敵人,可以通關旋轉建築將他們砸得稀巴爛。還有一點特別的是,游戲有AR功能,讓建築模型出現在現實場景中,彷彿身臨其境。